了解更多 
   
 
 
 
 
所在位置 > 首页 > 七彩动态
沈阳心理咨询师推荐 ——上一秒还在高兴,下一秒却突然哭泣”:边缘型人格障碍,真的能被治愈吗?
 


沈阳心理咨询师推荐

——上一秒还在高兴,下一秒却突然哭泣”:边缘型人格障碍,真的能被治愈吗?





“我最深、最真实、最诚实的恐惧是,如果我告诉你我是谁,你会离开我。


被抛弃的感觉就像这样:死亡。是真的,这感觉就像我正在死去。”


这是作家Celia Finkelstein在被确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(BorderlinePersonality Disorder,简称BPD)后对自身感受的一段描述。


很贴近,也很心碎。


在此之前,你或许没听过BPD。


但其实,它并不少见。


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.5%-5.9%,在精神科门诊患者中的患病率为10%的BPD,是临床上患病率最高的一种人格障碍类型[1]。


易冲动、不稳定的人际关系、自我认知和情感……是BPD患者的典型症状。


今天的来访者@微光,就是一位BPD患者。


渴望人际交往,又特别害怕别人的拒绝和抛弃;


总觉得自己差劲,情绪不受控还学不来坚持;


甚至不止一次试图放弃自己的生命……


所幸,她不曾放弃自救,一点点地把自己扯回人间。


今天,她分享出自己的自救故事,希望能给有类似症状的朋友一些警示。


也希望能给正处于BPD、或是抑郁焦虑状态和低谷期的朋友一丝温暖和慰藉。


下文为她的自述。



01

我总把自己装在“袋子”里


我是在读大学的时候,发现自己不对劲的。


我的情绪与别人不同,突然没了开关。


我总会莫名其妙控制不住自己,情绪随意转换。


明明上一秒还在发自内心地高兴,下一秒就毫无原因地哭了起来,还会对其他人大呼小叫。


就像一个没有皮肤的人,非常轻的触碰都会唤起我强烈的情绪。


我不敢想象这样的自己被同学发现会怎样。


再加上我本身就是一个内向、回避的人。


所以,我用围帘围起床边,造出我的小天地。


一本接一本地读着虐恋小说,浑浑噩噩地沉浸在虚拟世界里。


我喜欢这种边看边流泪的感觉,似乎只有这个时候的我才是真的我。


父母意识不到我出了问题,只是不断“提点”我,要外向点,多和别人交流。


只有我自己知道,别人习以为常的人际关系,对我来说有多“可望而不可即”。


也许是虐恋小说给了我情绪不少的出口,在自我孤立中,我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大学四年。


不成想,毕业后走向社会,是更大的难关。


毕业后,我的工作换得相当频繁。


因为,几乎每份工作都会让我感觉不适,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下来。


其中一位主管更是被我视作“恶棍”。


当时,我因为粗心犯了好几次不该犯的错,这位主管狠狠地批评了我。


现在想想,他大部分的话都是对事不对人的。


但那时的我完全受不了,只觉得他一定很嫌弃、很讨厌我。


所以,我什么都没说,什么都没做,直接离开了这家公司。


换的好几份工作都受挫后,我就以考研为由待在家里了。


不只能试着考自己喜欢的专业,还能找到理由逃离人际关系。


没想到,这次的逃离让我彻底爆发了。


我开始越发不对劲,浑身都觉得不舒服,有时还会暴饮暴食。


终于,在2018年11月,我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,并做出了行动。


万幸,被人救下来了。


妈妈带我去了当地的权威医院,诊断是:中度抑郁和边缘型人格障碍(BPD)。


当时我还无视了BPD,想的是:


“我都自杀了,还只是中度抑郁,这医院骗人的吧!”


所以在妈妈问我要不要住院时,我直接拒绝了,认为与其信药,信医生,不如我自己调整好算了。


可现实很残忍:我调整不了。



02

“我真的能好起来吗?”


2019年5月,我又一次尝试“自我了断”。


这次,是怕痛救下了我自己。


也许是老天也想救下我吧,我刷手机时突然刷到了心理咨询的软件。


我约了一次线上语音咨询。


很遗憾,与这位咨询师的倾诉确实让我轻松了不少。


也让我意识到,自己的很多问题都与BPD有关,比如抑郁,就是BPD的共病。


但他的解决方法并不适合我。


由此,我开始了并不短的“寻找咨询师”之旅。


努力求救的同时,我也常怀一份忧虑:


“这个号称「心理咨询师杀手」的病,真的能被治愈吗?”


后来,爸爸帮我联系到隔壁市的一所小学当语文老师兼班主任。


我也在这座城市,开始了自己面对面的心理咨询。


咨询时间很长,现在回顾起来,不少记忆都已经模糊了。


还好有那么几段,几近完整地存在我的记忆中。


那大概是第2次咨询。


在了解我过后,咨询师用轻柔的语气,慢慢地引导着我进入催眠。


在意象里,她带我走下了很多层楼梯,我整个人轻快了不少,都感知不到身体的重量了。


然后,她引导我:“想象一下你现在在一个很轻松的地方,这是哪里,你看到了什么?”


转念之间,我就躺在一片草坪里,一只小兔子乖乖地蹲在我身边,我轻抚着它柔顺的皮毛。


轻松没持续多久,妈妈出现了,然后,兔子消失了。


我很难过,因为兔子被他们做成吃的了。


这时,咨询师继续引导我再四处看看有些什么。


我的眼前就突然出现了一扇门,就像《名侦探柯南》开篇的那扇门。


推开门后,不远处就是一堵墙。


门墙之间什么东西都没有,只有一个让我非常恐惧的形象——《白雪公主》里的皇后变身巫婆后的模样。


满是褶皱的脸,大得吓人的眼睛,正阴恻恻地冲我笑。


我才知道,那些我害怕的事,已经常年累积成那样恐怖的形象。


我不想也不敢去触碰,甚至于,看到“它”都让我害怕。


咨询师让我试着推倒那堵墙,去看看墙那边的世界。


但我始终推不倒,墙的那边似乎会有更可怕的事情等着我。


挫败之下,我清醒了,哭着对她说:“太难了,我试了好多次,真的没办法推倒……”


毕竟这些困扰与恐惧已经跟随了我好些年,咨询师并没有要求我马上就克服它。


她温柔地说:“没关系,等你想面对的时候再面对,如果很痛,不面对也没关系。跟着自己的感觉来就好。”


然后,带着我正念,去体验当下这个害怕,扫描我的身体哪里对应地感觉到紧张或疼痛。


那种感觉很奇妙。


就像在黑暗里摸索了很久的人,终于看到一点亮光的兴奋和期待。



03

行走在爱与恨的边缘


那一次的体验让我感觉,或许咨询真的能救我。


怀着这样的期待,我咨询了下去,直到现在。


当然,咨询的过程并不全是看见、接纳和释然,也有痛苦到逃避、甚至想放弃的时候。


但是,是值得的。


在咨询师和我的谈话治疗中,我们有试着去探索我是如何发展成BPD的。


才发现,很多积压的痛苦,在过去的记忆里都有迹可循。


以我和妈妈相处举例。


妈妈很爱我,也对我很好。


她一直遵循我的意愿,小时候我嫌累,不想继续学画画和电子琴,她也由着我,不逼我。


我尝试自杀后,也是她一直陪着我,陪我去看病、买药,找合适的医生,还问我要不要住院。


不像爸爸那样,一直觉得我没“病”,就是想太多,太敏感了。


可她虽然好,却从不接受我的消极情绪。


从小到大只要我一哭,她就会做别的事转移我的注意力。


她只看到问题的表面,然后着急地帮我“解决”。


初二时,我沉迷看言情小说,她不问我为什么突然爱看这个,也不听我的解释,就直接烧掉了这些书。


好像就是从那时起,我经受再多的痛苦,也不会对她提起。


哪怕我被同学孤立,对我说尽恶言恶语;哪怕我被她们逼到厕所角落扇了好几巴掌,我都没说。


我想,那些委屈和害怕,就算告诉了妈妈,她也不会在意,只会让我别哭。


在咨询里,我有试过回想起那场霸凌,却怎么也想不起来,只强烈感觉到那席卷全身的痛苦。


那段时间,我常常要经历这些回忆的痛苦。


痛苦太过浓烈,以至于我开始讨厌咨询,甚至一度想逃跑。


万幸的是,我坚持了下来,咨询继续往前走,改变也一点点地发生。


比如,我和父母的相处模式。


以前,每当他们谈及我的敏感点时,我都会忍不住流泪。


就会得到他们一句“我们没说什么你就这样了,你太敏感了,别想得那么多。”


每次我都很想反驳,“你们让我不要想得那么多,我就可以不想吗?要那么容易,我还会生病吗?”


很可惜,这些反驳都说不出来。


但今年5月,在咨询中慢慢接纳自己的我,终于在他们面前不受阻碍地把这句话说了出来。


哪怕他们说,“流泪说话并不好,你别这样。”


我还是会坚持边流泪边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,告诉他们,我到底在难过、害怕什么。


比如,我可以为了自己活着了。


虽然偶尔还会冒出想死的念头,但在此之前,我会更愿意去尝试想做的、能做的、感兴趣的事。


所以现在,除了工作,兴致来了的时候,我还会练练笛子,或是跟着视频跳舞。


我也更能接纳自己:


内向就内向吧,不想说话就不说,想说时再说也可以;


想做一件事但能力不够,那就先不做吧, 慢慢把能力提升就好;


比不上别人学习的速度就比不上吧,我只要比之前学得更多一点就够了;


也许我还不能做到“积极”生活,那又何妨?我已经能开始为自己做想做的事了。


我不和别人比,我只要达到自己的标准,比以前的自己有进步就好。


这些细微却有力量的改变,都是心理咨询带来的。


所以亲爱的,如果你也有着和我相似的经历,仿佛掉进土拨鼠之日,觉得苦难的循环永远没有尽头。


或是在一堆理不清、弄不明的困扰中,痛苦挣扎,不知如何是好。


不妨像我一样,去求救,去咨询。


也许,你就能找到帮助你的那道光,那道注入你黑暗世界里独有的光。


这是一段很艰难但也很值得的故事,希望它能给你带去走出苦难循环的力量。





本文转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
 
(点击图片,进入www.沈阳心理咨询.cn

 
 
 

沈阳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询管理中心——沈城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提名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
服务理念: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换发出七彩的光芒!
服务项目:沈阳心理咨询、沈阳婚姻家庭心理咨询、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、沈阳恋爱情感心理咨询、沈阳职场心理咨询、沈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、沈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、沈阳家庭教育心理咨询、沈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、沈阳个人成长心理咨询、沈阳神经症性心理咨询、沈阳EAP心理咨询、沈阳身心健康心理咨询、沈阳压力管理心理咨询
咨询热线:024-23500628    13889330109(微信同步)
微信公众号:七彩生活心理家园(qcxljy52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