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阳婚姻情感心理咨询推荐
	——婚姻中最受欢迎的伴侣类型TOP1
	 
 
	 
 
	前不久,很多人都被“全网最高情商”凯凯奶奶魔性洗脑,纷纷模仿她说话。
 
	 
 
	“我的个逗来,你怪厉害嘞”;
 
	 
 
	“你真是城墙上的守卫,高手”;
 
	 
 
	“这菜切得不长不短,真好”……
 
	 
 
	凯凯奶奶的说话方式,就是连绵不断的夸赞。
 
	 
 
	在一声声赞赏当中,老伴心甘情愿地就把活都干了。
 
	 
 
	有人夸她情商高;有人说她嘴巧,驭夫有术。
 
	 
 
	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,说她命好,动动嘴就什么都不用干,只因为正好遇到一个勤快人罢了。
 
	 
 
	但仔细了解后,我们有不一样的发现:
 
	 
 
	凯凯奶奶常坐在一辆小车上干活,走路时还要扶着小车,明显她腿脚是有毛病的;
 
	 
 
	另外,她并不只是动动嘴而已,老伴在做家务的时候,她一直在旁边辅助和陪伴。
 
	 
 
	很多细活也是她做,比如夏天她会主动烧火,就怕热到老伴。
 
	 
 
	这些无声的付出和鼓励的话语,对爷爷很受用,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 
	 
 
	也让他觉得,好像没有什么事能难倒他。
 
	 
 
	携手走过几十年,他们的关系仍旧融洽而亲密。
 
	 
 
	凯凯奶奶的“彩虹夸”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夫妻相处之道,被广大网友效仿,大家都觉得这种方式十分奏效:
 
	 
 
	“以前我总嫌弃、打击我老公,现在每天鼓励他几句,他干活都积极多了。”
 
	 
 
	“一句简单的夸奖,就能让彼此的关系缓和,好神奇!”
 
	 
 
	“希望凯凯奶奶能开个培训班,这样就会有更多幸福的夫妻了。”
 
	 
 
	如果说爷爷是勤劳的“执行型”伴侣,那奶奶就是一位睿智的“鼓励型”伴侣。
 
	 
 
	马克吐温说过,“一句称赞美的话语,可以让我充实地活两个月。”
 
	 
 
	鼓励对一个人来说,真有这么神奇吗?今天,想和你聊聊:“鼓励型”伴侣。
 
	 
 
	
 
	01
	人为什么需要鼓励?
	 
我们可以从主观和外力两个方面分析:
 
	 
 
	1、主观层面
 
	 
 
	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过“自我效能”理论。
 
	 
 
	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,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。
 
	 
 
	自我效能感是主观的,会受家庭、性格、外力等影响,会出现判断偏差。
 
	 
 
	比如,小A平时能言善道,反应迅速。
 
	 
 
	可学校举办辩论赛,他却不敢报名。
 
	 
 
	因为小A父母总是教育他要低调,所以他性格“沉稳”,不轻易表达,比较胆怯。
 
	 
 
	他不参加是源于自我效能感的判断,认为自己不具备上台辩论的能力。
 
	 
 
	但实际上,他是具备这个能力的,只是家庭和性格导致了他判断失误。
 
	 
 
	其实每一个人身上,都有许多被“雪藏”的能力。
 
	 
 
	如果有人肯定地告诉我们实际情况,甚至愿意陪伴实践。
 
	 
 
	这些被压抑的能力,一定可以释放出来。
 
	 
 
	2、外力层面
 
	 
 
	心理学家威廉·詹姆斯说:“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,就是渴望被别人肯定。”
 
	 
 
	这句话也印证了“罗森塔尔效应”:
 
	 
 
	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赞美和肯定,更会把他人(尤其亲近和权威的人)的期待和赞许内化,影响自己的认知和情感,进而改变行为。
 
	 
 
	所以说,人们对自己的伴侣有天然信任感,因此来自伴侣的鼓励更有说服力。
 
	 
 
	此外,伴侣也是最了解我们的人,更容易从我们身上发现一些未经开发的潜能,这就是“旁观者最客观原则”。
 
	 
 
	通常只要TA们能够肯定一句“你能行”,我们会更愿意追求更好的自己。
 
	 
 
	朋友小c从小跟随爷爷奶奶长大,胆小敏感又自卑,但她男友很善于赞美和鼓励她。
 
	 
 
	所以自从和男友一起,她整个人仿佛在发光。
 
	 
 
	她说:“他用鼓励和行动,让我感觉被重新养育了一遍,我发现了自己有无限潜力。
 
	 
 
	他的肯定总能让我充满勇气和力量,遇到困难也不再像蜗牛一样缩入壳中。”
 
	 
 
	可见,不论从哪个层面来看,有一个鼓励型伴侣,的确是人生一大幸事。
 
	 
 
	我们会在各种激励和感染中,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美好。
 
	 
 
	02
	鼓励型伴侣
	通常具备什么心理特质?
	 
“鼓励型”伴侣,需要拥有一套强大的“自驱系统”,自己强劲才有能量推动伴侣进步。
 
	 
 
	TA们通常具有这3个心理特质:
 
	 
 
	1、坚定的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高的人,不但可以认清自己的优势,无条件接纳自己的情绪和不足,还拥有极大的心理容量,去容纳自己的伴侣。
 
	 
 
	TA们容错力强,允许自己犯错,也允许伴侣犯错,会给对方试错空间。
 
	 
 
	不会因一点小事就责备、埋怨伴侣,能给予伴侣足够的安全感。
 
	 
 
	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“alpha male阿尔法男”(当然alpha规则同样适应于女性,即“alpha female”)。
 
	 
 
	一般指人群中强势、起主导作用的男性和女性。
 
	 
 
	alpha有等级分层,高级alpha的标签是:坚定、自信、领袖、控制力、容纳等。
 
	 
 
	《妻子的浪漫旅行6》中的鲍蕾,就是一个典型例子。
 
	 
 
	节目中,她和陆毅一起制作套娃,把彼此画在套娃上。
 
	 
 
	陆毅画工一言难尽,连旁边的郑恺都在笑他。
 
	 
 
	鲍蕾却鼓励丈夫说:
 
	 
 
	“我觉得你画得挺好的。这个项链坠子画得特别像,而且是有光感的、是立体的。”
 
	 
 
	听到妻子这么说,陆毅开心地继续画完。
 
	 
 
	很显然,鲍蕾是一位质素很高的“阿尔法女”,外表柔和,内心坚定且自信。
 
	 
 
	她对伴侣的包容力和兼容力,来源其内心全方位的安全感。
 
	2、深远的洞察力
 
	 
 
	洞察力常用在心理咨询中,指人们对个人认知、情感、行为动机与相互关系的透彻分析。
 
	 
 
	简单说,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。亲密关系中,拥有洞察力的人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伴侣,发现ta的优势;
 
	 
 
	且能对伴侣的决定和评估,做出客观的回应和判断,也能给伴侣很多建设性的意见。
 
	 
 
	曾看过一个国外畅销书女作家的访谈节目,她的原专业是金融,因酷爱写作,又修读了新闻学。
 
	 
 
	最开始,她投稿给多家杂志被拒,沮丧下她想放弃写作。
 
	 
 
	这时丈夫认真地研读了她所有的手稿,并真诚地告诉她:
 
	 
 
	“你是一位优秀的作家,你的作品应该刊登出来。这篇文章逻辑清晰,很有画面感,我仿佛身临其境。”
 
	 
 
	后来,这位女作家果真成功出版了书籍。
 
	 
 
	她的成功,除了自身的努力,也得益于丈夫的鼓励。
 
	 
 
	而丈夫预见性的鼓励,源于他敏锐而深远的洞察力。
 
	3、持续的自我成长
 
	 
 
	持续的自我成长,能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执行力。
 
	 
 
	持续自我成长的人,也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支持伴侣。
 
	 
 
	持续的成长能让一个人处理矛盾和突发状况的水平不断提升。
 
	 
 
	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,需要层次的最高层是“自我实现的需要”,这属于成长性需求。
 
	 
 
	自我实现需求,是指个体向上发展和充分运用自身才能、品质、能力倾向的需要。
 
	 
 
	比如刚提到的鲍蕾,婚后息影成了全职太太,但是优渥的生活没有消减她的心气,相反她一直利用当下资源不断增值自己,持续成长。
 
	 
 
	她在家务、车技、理财方面都有很强的能力,还能给老公孩子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,这些与她持续的自我增值是分不开的。
 
	 
 
	当然鼓励型伴侣也不都是完美无缺的,但TA们一定会利用自身优势去助力对方,给这段关系腾出更多自由的空间,给予对方更多支撑。
 
	 
 
	03
	没有“鼓励型伴侣”,怎么办?
	 
没有鼓励型伴侣,就无法拥有幸福了?
 
	 
 
	当然不是。
 
	 
 
	毕竟,世界上最可靠的人,就是我们自己。
 
	 
 
	没人鼓励,我们就学习自我鼓励,自我养成。
 
	 
 
	自我鼓励,可以通过正向的自我心理暗示来实现:
 
	 
 
	香港精神科院士林震指出,在催眠治疗中,“心理暗示”是极为重要的技巧。
 
	 
 
	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潜意识。
 
	 
 
	自我暗示是一种启示、提醒和指令,能够引导人的认知和行动。
 
	 
 
	即,我们越关注什么,就会得到什么。
 
	 
 
	认知行为治疗中也强调,人的想法会影响情绪,支配行为。
 
	 
 
	持续反复地训练这种自我暗示,可以借由潜意识的力量,让人获得成功。
 
	 
 
	巴菲特就是“正向自我暗示”的践行者。
 
	 
 
	他说:“我始终相信我会富有,对此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。”
 
	 
 
	于是他11岁开始尝试赚钱,到了大学毕业,他资产累计达2万美元。
 
	 
 
	自我鼓励不但可以让我们觉察潜能,还能通过自我暗示来释放发挥;
 
	 
 
	一个善于自我鼓励的人,自我驱动力日趋强大,会更加自信,久之养成坚韧的内核。
 
	 
 
	心理咨询中有一种方式,做自己的“good enough mother”:
 
	 
 
	做自己的好妈妈,照顾好自己。
 
	 
 
	自我鼓励,也是在履行good enough mother的职责,鼓励自己去行动,去直面问题,找出解决方法,培养更好的自己。
 
	 
 
	同时,自我鼓励也会让我们有勇气面对过往的伤害,自我疗愈和安抚。
 
	 
 
	具体怎样自我鼓励呢?不妨试试以下3种方法。
 
	 
 
	1. 积极的自我暗示:
 
	 
 
	自我暗示是用一种委婉的方式,正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满。
 
	 
 
	你可以事先拟好积极的自我暗示语言,例如:“我相信我可以的” “我很棒” “我值得被爱” “我值得被尊重”……
 
	 
 
	之后找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,放松身心,再导入自我暗示的语言。反复练习后,你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。
 
	 
 
	2. 自我接纳:
 
	 
 
	要意识到,无论是优点、还是缺点,无论是成功、还是失败,都是自己的一部分。理性地认识和接纳真实的自己,才能减少自我斗争和内耗。
 
	 
 
	3. 增加行动力:
 
	 
 
	自我鼓励是为了转化成行动力。
 
	 
 
	你可以将一个大事件分成多个小目标去实现,或者将一个大工程分阶段完成。做好每个步骤,就等于成功。
 
	 
 
	总之,即使没有一个“鼓励型伴侣”,能把自己养成“鼓励型人格”,也是一种能力。
 
	 
 
	04
	学会这3点
	更容易创造美好关系
	 
我们想告诉大家,鼓励型伴侣并非像soulmate一样可遇不可求,并不是非要离开现有的亲密关系,才能找到鼓励型伴侣。
 
	 
 
	没有伴侣天生是完美的。
 
	 
 
	就像开头提到的凯凯奶奶和她的老伴,都是日积月累,一点点地培养默契、增进感情的。
 
	 
 
	对的人,是在相互影响、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塑造出来的。
 
	 
 
	双方一同向这3个方向努力,也可以收获美好关系:
 
	 
 
	1、共情彼此
 
	 
 
	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“共情”,指个体在观察他人行为和情绪反应时,自动化感染对方的情绪,并且引起自身类似的情绪反应。
 
	 
 
	关系中的共情原则,能增加彼此的涵容和接纳能力,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和爱意。
 
	 
 
	共情对方只需一点,即用伴侣的视角去看世界,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。
 
	 
 
	如此才能理解对方的困难和需求,体会其当下的情绪和感受。
 
	 
 
	当你共情对方的情绪后,提出的建议更能引起共鸣。
 
	 
 
	2、积极沟通和回应
 
	 
 
	积极的沟通,是亲密关系的润滑剂和粘合剂,不但可以增进感情,也能消除误会,让关系一直保持在正轨上。
 
	 
 
	实操步骤如下:
 
	 
 
	发现问题-真诚沟通-提出需求-积极反馈。
 
	 
 
	提出问题、描述需求,会让伴侣感觉被尊重、被需要;
 
	 
 
	积极的反馈和回应,也能让伴侣感觉被关注、被爱。
 
	 
 
	这样的沟通不但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,还能使双方感情更加稳固升华,而稳定的感情又会促进沟通更为畅通。
 
	 
 
	3、设立界限
 
	 
 
	过度依赖伴侣的人,会渐渐失去方向,给对方造成压迫感,相处越来越累,这样的关系如同沙堡般脆弱。
 
	 
 
	要知道,即便再亲密的关系,也要有一定的界限感,允许彼此有各自的独立空间。
 
	 
 
	两个人在一起时,全情投入,提供高质量的陪伴。
 
	 
 
	分开时,又能各自在独立的空间里补充能量,自由做自己。
 
	 
 
	好的关系是相互成就,相辅相成的。有独立空间、有界限、和而不同的伴侣,才能一同营造良性健康的亲密关系。
 
	 
 
	05
	写在最后
	 
当然,不是所有会说鼓励话语的伴侣,都是鼓励型伴侣。
 
	 
 
	真正的鼓励型伴侣会共情你,鼓励你的正面爱好,而不是逼迫你做违背初心和原则的事情;
 
	 
 
	真正的鼓励型伴侣会尊重你,有分寸感,而不会用鼓励的幌子去控制你,满足私欲。
 
	 
 
	鼓励型伴侣固然可贵,但是用时间和真心磨合的爱情更弥足珍贵。
 
	 
 
	无论如何,两人设立共同的目标,努力建立拉链式的亲密关系,分亦相连,合则紧密契合。
 
	 
 
	人生艰难,请彼此珍惜,携手一步步稳稳前行。
 
	 
 
	如胡适说的,“进一寸,有一寸的欢喜”。
 
	 
 
	世界和我都爱着你。
 
	 
 
	 
 
	 
 
	 
		本文转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	 
	
		 
	 
	
	 
	
	
		  
  
 
	 
	
		 沈阳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询管理中心——沈城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提名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
 服务理念: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换发出七彩的光芒! 
 服务项目:沈阳心理咨询、沈阳婚姻家庭心理咨询、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、沈阳恋爱情感心理咨询、沈阳职场心理咨询、沈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、沈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、沈阳家庭教育心理咨询、沈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、沈阳个人成长心理咨询、沈阳神经症性心理咨询、沈阳EAP心理咨询、沈阳身心健康心理咨询、沈阳压力管理心理咨询 
 咨询热线:024-23500628    13889330109(微信同步) 
 微信公众号:七彩生活心理家园(qcxljy521)
	 
         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