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阳心理咨询师推荐 
	——“努力”是怎么毁掉一个人的? 
	 
 
	 
 
	典型的抑郁症患者,往往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、乏力、兴趣减退、生活懒散,同时伴随失眠等症状。 
 
	 
 
	但在临床上,我却经常见到有“代偿症状”的患者。 
 
	 
 
	他们表现得犹如“工作狂”,整天忙碌不停,唯恐自己闲下来。 
 
	 
 
	这是抑郁症的一个特殊类型——“勤勉型抑郁症”。 
 
	 
 
	我的来访晨曦,就是一名“勤勉型抑郁症”患者。 
 
	 
 
	第一次见到晨曦,她清丽却疲惫的外形,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 
 
	 
 
	她长得很好看,一头浓密长发,一双大大的眼睛。 
 
	 
 
	然而,她的面色却过于苍白,眼神空洞,像是失了焦。 
 
	 
 
	她说:“我太累了,一直没有停下来过,一旦停下就再也起不来了。” 
 
	 
 
	这类抑郁症患者的勤奋努力,不是因为ta希望如此,而是ta不得不如此。 
 
	 
 
	在临床上,ta们却经常被误诊,且不被大众理解、接受。 
 
	 
 
	今天,我想通过晨曦,让更多人了解到“勤勉型”抑郁症患者。 
 
	 
 
	 
 
	01 
	我困在勤奋之中 
	只敢与生活的影子打交道 
	 
 
	晨曦第一次来我的工作室时,刚出院。 
 
	 
 
	两次住院治疗,都没能让她的情况好起来。 
 
	 
 
	她没法出门,也不能一个人呆着。 
 
	 
 
	当抑郁愈发加重,晨曦哥哥联系了我,想给自己的妹妹,预约心理咨询。 
 
	 
 
	晨曦告诉我,从中学寒暑假开始,她就已经兼职赚钱,大学也是。 
 
	 
 
	有一年过年,她都还在外地打工,从餐厅服务员、工厂女工,到景点临时演员。 
 
	 
 
	“我没有业余时间,没有朋友,直到今年,我发现自己不对了,总是莫名其妙开始哭,怎么也止不住,心情糟透了,不想活了。” 
 
	 
 
	“我给家里打电话,告诉哥哥我撑不下去了,需要他的帮助。” 
 
	 
 
	咨询中,我明白晨曦拼命工作的原因—— 
 
	 
 
	8岁那年父亲脑出血去世,当时,只有她在家。 
 
	 
 
	母亲回来后,赶紧把父亲送到医院,却来不及了。 
 
	 
 
	父亲走了,母亲沉浸在悲痛中,还要为生计发愁,哥哥去当兵了,这个家一下子空了。 
 
	 
 
	晨曦一直无法接受父亲的离世,并陷入强烈的内疚中: 
 
	 
 
	
		也许她可以早点送父亲去医院? 
	 
	
		 
	 
	
		也许她可以不让父亲那么劳累? 
	 
	
		 
	 
	
		也许她应该再乖一点?听话一点? 
	 
 
	 
 
	十几年来,晨曦都过得非常压抑。 
 
	 
 
	宠她爱她的父亲走了,她怕成为母亲、哥哥的负担。 
 
	 
 
	从中学起,就开始兼职打工,没有周末,没有寒暑假,只有学习和工作能让她好受一些。 
 
	 
 
	可以说,对父亲的愧疚、对生活的绝望吞噬了她! 
 
	 
 
	晨曦是患了“勤勉型抑郁症”,这种病是内源性抑郁症,外界因素占次要。 
 
	 
 
	主要由躯体“内部”因素引起,发病机制复杂。 
 
	 
 
	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过度勤奋,常有压抑感和内疚感,于是试图用过度的工作量,转移注意力。 
 
	 
 
	在临床中,当我们对家人有愧疚感,就会被动做一些违背内心的事情,心理学称之为“补偿心理”。 
 
	 
 
	比如努力做一些讨好别人的事,或拼命工作。 
 
	 
 
	这件“勤奋外衣”,经常让别人误以为,此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乐趣。 
 
	 
 
	对于勤勉型抑郁症患者来说,勤奋、忙碌恰恰是抑郁与痛苦的外在症状。 
 
	 
 
	 
 
	 
 
	02 
	心理的创伤 
	被身体一以承担 
	 
 
	晨曦让我想到了另一个人,何先生。 
 
	 
 
	他没有晨曦那么幸运。 
 
	 
 
	晨曦起码有哥哥和妈妈的关心,有咨询师的专业陪伴。 
 
	 
 
	何先生没有,他没能度过自己最艰难的时刻。 
 
	 
 
	直到去世,妻子都没发现他有重度抑郁。 
 
	 
 
	他们同在一个单位,刚结婚时两人商量好了,妻子把重心放在照顾孩子上,何先生专心搞事业。 
 
	 
 
	后来,何先生一上项目就是几个月,聚少离多,妻子在单位也得不到重用,逐渐被边缘化。 
 
	 
 
	妻子日渐感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,于是向何先生提出离婚。 
 
	 
 
	何先生很爱面子。 
 
	 
 
	对他而言,每件事都需要“螺旋上升”,要有辉煌的事业,出色的婚姻。 
 
	 
 
	所以,即便婚姻已经破碎,他在单位仍然维持着和睦家庭的人设。 
 
	 
 
	然而,他们的离婚协商了两年,都没有结果,争议在孩子的抚养权上。 
 
	 
 
	何先生很想拿到女儿的抚养权,但为了“人设”,很多事都无法和同事朋友商量、倾诉。 
 
	 
 
	心情苦闷时,就自己喝闷酒,夜夜买醉,还用拼命工作来麻痹自己。 
 
	 
 
	半年后,何先生在一次睡下后,再也没有醒来。 
 
	 
 
	等别人发现,他已经去世几个小时,死于心梗。 
 
	 
 
	是长期的家庭内耗,加上“工作狂”的抑郁症状,让何先生身心俱疲,才有了这样的悲剧。 
 
	 
 
	那么,要如何发现“勤勉性抑郁”? 
 
	 
 
	一次上咨询师培训课时,聊到参加培训的动机,我的一位学生说: 
 
	 
 
	“我是一名内科医生,很多病人明明身体各种检查没问题,还是来找我看病,这促使我来学习心理学,解决我自己临床的困惑。” 
 
	 
 
	我很理解这名学生。 
 
	 
 
	有专家估计,很多内科病人、慢性病患者的身体不适,实际上是情绪问题、心理问题。 
 
	 
 
	有些,是根本没有躯体疾病。 
 
	 
 
	有些,虽然有躯体疾病,但躯体疾病也是消极情绪引起的“心身疾病”。 
 
	 
 
	如果情绪问题解决了,很多身体问题也能缓解、解决。 
 
	 
 
	所以,一旦周围朋友的行为异于平常,或者身体疲惫,哪怕ta看似很积极向上,也要多了解ta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。 
 
	 
 
	这类人群更应早发现、早接受药物治疗与心理咨询。 
 
	 
 
	同时,亲友也要给予他们心理支持,鼓励他们接受治疗。  
 
	 
 
	比如晨曦。 
 
	 
 
	接受心理咨询的半年时间中,每周一次的见面,我逐渐感受到她的变化。 
 
	 
 
	她的脸上渐渐有了色彩,一点点恢复了元气与活力。 
 
	 
 
	她不再自我封闭,尝试去联系往日旧友,也结交兴趣爱好相似的新朋友。 
 
	 
 
	她终于有能力让自己慢下来,闲起来。 
 
	 
 
	在百无聊赖的一天里,看书、发呆、品尝美食,所做的一切都为了取悦自己。 
 
	 
 
	最后一次见面,晨曦带来一枝向日葵,送给了我。 
 
	 
 
	黄灿灿盛开的花朵,像是春日的阳光,重新照耀到这个年轻女孩的身上。 
 
	 
 
	 
 
	03 
	不敢抑郁的我们 
	通过生病来表达情绪 
	 
 
	在我们身边,像晨曦、何先生这样的例子有很多。 
 
	 
 
	其实从80年代开始,文化心理学家就发现,我们的社会更倾向于通过身体表达情绪,尤其是心理压力。 
 
	 
 
	这个过程被称作“躯体化”。 
 
	 
 
	一般而言,当一个人患上抑郁症,ta的表达方式是说我抑郁了、我最近情绪很不好。 
 
	 
 
	但如今,我们换了一种表达方式。 
 
	 
 
	我们不直接表达消极情绪,而更愿意把不良情绪转化为躯体的不适,去表达身体的不舒服。 
 
	 
 
	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,全球约有13%的人存在心理问题。 
 
	 
 
	其中躯体化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.25%~3%。 
 
	 
 
	且近几年,患这种疾病的人有明显上升、趋于年轻化的趋势。 
 
	 
 
	当外部环境越来越卷、愈发失控,我们觉得自己无力反抗时,生病成为一种防御。 
 
	 
 
	你可以不允许我不满,可以不允许我生气,但是你不可以不允许我生病。 
 
	 
 
	生病可以间接地表达不满,生病还可以用做消极的反抗—— 
 
	 
 
	你要我做违心的事,我不敢不做,但是我可以生病,这样我就能理所当然不做了。 
 
	 
 
	我曾在医院的身心科遇到一个病人。 
 
	 
 
	他总是心慌、胸闷、气短,各种身体检查都没有异常,每周定期心理治疗。 
 
	 
 
	住院一个月后,他好了很多,可临近出院又开始加重了。 
 
	 
 
	原来他的病因,是不敢违背老板的威胁利诱,出了虚假的报告,所以总担心项目出事,以至于惊恐发作住院。 
 
	 
 
	发现了吗? 
 
	 
 
	抑郁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伪装了你的抑郁。 
 
	 
 
	当然,战胜抑郁、放下痛苦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 
 
	 
 
	而心理咨询,就是阻止悲剧重演的方法之一。 
 
	 
 
	虽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分析,但毕竟自己对自己的分析,具有强烈的主观性—— 
 
	 
 
	我们很难去体验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,不想理会的感受。 
 
	 
 
	因此,当我们需要通过揭开“我是谁”的真相,来改善当前状态时,找到一名靠谱的精神分析师就很有必要了。 
 
	 
 
	实际上,在精神分析治疗中,说得最多的是来访,而咨询师的主要工作是倾听和理解。 
 
	 
 
	在此基础上,咨询师会去引导患者去了解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潜意识,探索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,发现自己身上不断重复的行为模式。 
 
	 
 
	最终,通过提高对自我的认识,而达到疗愈。 
 
	 
 
	所以,主动求助吧。 
 
	 
 
	给心理咨询一次机会,也是给自己一次重生的机会。 
 
	 
 
	 
 
	 
 
	 
 
 
	本文转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
 
	 
 
 
	  
  
  
 
	 沈阳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询管理中心——沈城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提名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
 服务理念: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换发出七彩的光芒! 
 服务项目:沈阳心理咨询、沈阳婚姻家庭心理咨询、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、沈阳恋爱情感心理咨询、沈阳职场心理咨询、沈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、沈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、沈阳家庭教育心理咨询、沈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、沈阳个人成长心理咨询、沈阳神经症性心理咨询、沈阳EAP心理咨询、沈阳身心健康心理咨询、沈阳压力管理心理咨询 
 咨询热线:024-23500628    13889330109(微信同步) 
 微信公众号:七彩生活心理家园(qcxljy521) 
 
	 
 
         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