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阳婚姻情感心理咨询推荐
 
	——有个治愈你的伴侣是什么体验?
	 
 
	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,狠狠地治愈了当下的我: 
 
	 
 
 
	女生得了抑郁症,没食欲,没动力。 
 
	 
 
 
	她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,甚至很多次有过不好的想法。 
 
	 
 
 
	而她老公,每天早起给她做好早餐,叮嘱她乖乖吃饭,再出门上班。 
 
	 
 
 
	期间会发很多微信关心她吃了没、睡了没,即使她总是不回复。 
 
	 
 
 
	到了晚上,他会带上她之前最喜欢吃的东西回来,想着法子给她制造惊喜。 
 
	 
 
 
	虽然她还是无法开心起来,并不停地自责: 
 
	 
 
 
	“我好累。” 
 
	 
 
 
	“我是不是很没用?” 
 
	 
 
 
	“我是不是拖累你了?” 
 
	 
 
 
	但他总会摸摸她的头,抱着她轻声安抚: 
 
	 
 
 
	“会好的。” 
 
	 
 
 
	“怎么会呢?” 
 
	 
 
 
	“没关系的。” 
 
	 
 
 
	在一个深夜里,她哽咽着问他: 
 
	 
 
 
	“你也很累吧?可你为什么总是陪着我?” 
 
	 
 
 
	他说,刚上大学的时候,自己无法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。 
 
	 
 
 
	那段时间是他人生最艰难、最绝望的时刻。 
 
	 
 
 
	是她总是陪着他聊天、吃饭、看电影、逗他开心..... 
 
	 
 
 
	一点点将他残缺的灵魂,拼凑回来。 
 
	 
 
 
	“如果没有当时的你,我想,我也走不出来了。” 
 
	 
 
 
	说完,女孩哭了,俩人紧紧地相拥在一起。 
 
	 
 
 
	看完视频,我很羡慕他们。 
 
	 
 
 
	好的关系,是相互救赎,相互治愈的。 
 
	 
 
 
	治愈系伴侣,就像上帝派来的天使,如果能遇见,很幸运。 
 
	 
 
 
	但更重要的是,我们不仅要得到,还要学会给予。 
 
	 
 
 
	今天,和你聊聊:如何创造“治愈系关系”。 
 
	 
 
 
	01 
	原生家庭不幸的人 
	能成为“治愈系伴侣”吗? 
	 
 
	心理学研究发现: 
 
	 
 
 
	原生家庭是个人情感经验与两性相处方式学习的最初场所。 
 
	 
 
 
	一些人在恋爱后和伴侣的关系,会变得和父母之前的关系很相似。 
 
	 
 
 
	而有些埋藏已久的童年心理创伤,则会在伴侣面前展露无遗,造成我们在关系中的挣扎和受苦。 
 
	 
 
 
	所以,我们看到太多原生家庭或童年不幸的人,都会觉得: 
 
	 
 
 
	自己压根不敢进入关系,更别说成为“治愈型伴侣”。 
 
	 
 
 
	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 
 
	 
 
 
	豆瓣9.1高分电影《莫娣》,或许能给你不一样的答案。 
 
	 
 
 
	这部电影,根据加拿大民间艺术家莫娣·刘易斯的真实经历改编。 
 
	 
 
 
	莫娣的童年和少女时期,在各种嘲笑和磨难中度过。 
 
	 
 
 
	她患有小儿麻痹症,四肢变形,走路驮着背、一瘸一拐的,当地人都叫她“跛脚鸟”。 
 
	 
 
 
	父母去世后,哥哥偷偷卖掉了母亲留下的房子,莫娣彻底没了家。 
 
	 
 
 
	为了生存,她找到一份女佣的工作。 
 
	 
 
 
	但男雇主埃弗雷特性格古怪、脾气暴躁,一不开心就把气撒到莫娣身上: 
 
	 
 
 
	“这里不能有好吃懒做的人,我不想要瘸腿的女人……” 
 
	 
 
 
	见莫娣喂狗,他大声呵斥,“教”她规矩: 
 
	 
 
 
	“这个家里首先是我,然后是狗,然后是鸡,最后是你……” 
 
	 
 
 
	虽然莫娣也会难过,但她并没有怪他。
 
	 
 
 
	反而会在吃饭的时候,关心他: 
 
	 
 
 
	“好吃吗?今天很累吧?做生意一定很辛苦……” 
 
	 
 
 
	也会在一起做事的时候,不停夸赞他: 
 
	 
 
 
	“你对你做的事情很在行……” 
 
	 
 
 
	莫娣知道,埃弗里特看似强悍有力,实则内心脆弱无比。 
 
	 
 
 
	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他,内心严重缺乏安全感,很难与人建立关系。 
 
	 
 
 
	他既渴望亲密,又害怕亲密。 
 
	 
 
 
	就这样,莫娣一点点破开了埃弗里特的心防,也慢慢得到了他的欣赏和爱护。 
 
	 
 
 
	新婚之夜,两人紧紧相拥,感慨:
 
	 
 
 
	“我们就好像是一双落单的袜子……” 
 
	 
 
 
	“我是拉长了,变了形的那只,上面有很多的洞,执拗又阴沉。” 
 
	 
 
 
	“而我是,朴素的白色棉袜……” 
 
	 
 
 
	“不,你会是宝蓝色的,金丝雀黄色的。” 
 
	 
 
 
	两个不幸的社会边缘人走到了一起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: 
 
	 
 
 
	莫娣看见并治愈了埃弗雷特。 
 
	 
 
 
	所以,创造治愈系关系的第1步,是你愿意相信: 
 
	 
 
 
	即使原生家庭不幸,即使受过伤,你也是有能力治愈别人,有机会被别人治愈的。 
 
	 
 
 
	每个人都是从原生家庭走出来的。 
 
	 
 
 
	我们的人格底色、生命现状都与过去的经历息息相关。 
 
	 
 
 
	但原生家庭能在一定程度塑造人,却不能决定人的一生。 
 
	 
 
 
	父母只是陪我们走完了人生的前半程,后半程的路我们依然有能力自主选择。 
 
	 
 
 
	02 
	比找治愈系伴侣更重要的 
	是发展自己的“治愈特质” 
	 
 
	那么,为什么同样是不幸的人,莫娣却有治愈伴侣的能力呢? 
 
	 
 
 
	遇到治愈系伴侣,是一种幸运。 
 
	 
 
 
	但所谓“幸运”,就意味着,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。 
 
	 
 
 
	所以,比找一个治愈系伴侣更重要的,是发展自己的“治愈特质”。 
 
	 
 
 
	这种治愈特质,能够治愈伴侣,更能让你先疗愈自己。 
 
	 
 
 
	先好好爱自己,才能好好爱别人。 
 
	 
 
 
	不断提升内在,让自己的状态好起来,也更容易拥有“治愈系关系”。 
 
	 
 
 
	如此,我们可能需要具备以下3种心理特质: 
 
	 
 
 
	1.有稳定的“自我价值感” 
 
	 
 
 
	莫娣特别擅长画画,也觉得自己很适合画画。 
 
	 
 
 
	所以,即便是被哥哥抛弃,被所有人嫌弃,她也始终没有自暴自弃。 
 
	 
 
 
	她的画笔之下,都是这个世界的美好。 
 
	 
 
 
	正因如此,她的精神世界一直是富足的,自我价值感也很稳定。 
 
	 
 
 
	在感情上,她也会在尊重对方的情况下,坚持做自己。 
 
	 
 
 
	所以,有治愈特质的人,首先要有稳固的价值感来源,或相信自己能创造价值。 
 
	 
 
 
	在家庭内部,能承担自己的责任,发挥自己的功能。 
 
	 
 
 
	在家庭以外,面对挫折时,能自我调整,积极主动适应环境。 
 
	 
 
 
	那自我价值感该如何建立呢? 
 
	 
 
 
	很关键的一点是,不要和自己不喜欢的那一部分特质对抗。 
 
	 
 
 
	这会让你越来越否定自己。 
 
	 
 
 
	而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去找到自己的闪光点。 
 
	 
 
 
	相信别人具备的一些特质,你也有。 
 
	 
 
 
	你具备的一些特质,别人可能没有。 
 
	 
 
 
	慢慢浇灌那个匮乏的内在自我,才能有余力去滋养关系。 
 
	 
 
 
 
	2.有一定的“松弛感”前段时间,有个豆瓣帖子火了: 
 
	 
 
 
 
	故事大致是讲,这个女生和男友在相似的家庭背景下成长。 
 
	 
 
 
	她觉得自己每天都过得很痛苦,男友却过得很快乐、很松弛。 
 
	 
 
 
	比如,他们养了一只猫,女生总想要训练它变得聪明听话,猫做不到,她就会生气。 
 
	 
 
 
	但这个时候,她男友就会说:“它只是一只猫呀,学不会就算了。” 
 
	 
 
 
	再比如,女生说自己从小学乐器是为了考级拿奖,所以完成目标后就再没碰过。 
 
	 
 
 
	而她男友则说,自己学乐器纯粹是爱好,没有考过级,现在还会偶尔练练,享受音乐。 
 
	 
 
 
	女生由衷地感叹:“我不知道,原来这世上真的是有人是能够快乐的。” 
 
	 
 
 
	在关系中,伴侣具备松弛感,真的很重要。 
 
	 
 
 
	有松弛感的人,能够容纳一些未知事件的发生,并且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,不会轻易被击碎。 
 
	 
 
 
	如此,TA也就不会通过指责和攻击的方式,转移焦虑和恐惧到伴侣身上。 
 
	 
 
 
	生活总是琐碎、不安的,所以更需要两个人用正向的情绪和心态去面对。 
 
	 
 
 
	有松弛感的人,擅长把关系往积极的方向引导,最后形成一种彼此治愈的关系: 
 
	 
 
 
	被别人轻盈地爱着,也轻盈地爱着别人。 
 
	 
 
 
 
	如果你本身是不那么松弛的人,怎么办呢? 
 
	 
 
 
	试试培养自己的「积极信念」。 
 
	 
 
 
	比如在内心常对自己说:“我是有价值的”“我是被爱的”...... 
 
	 
 
 
	发现自己的优势及资源,比如:勤奋、有创造力、乐于助人..... 
 
	 
 
 
	看看自己拥有什么,比如:健康的身体、稳定的工作、兴趣爱好、好朋友等, 
 
	 
 
 
	你可以把这些积极的事项,都写下来,并不停更新。 
 
	 
 
 
	有意识地去感受那些滋养你的事物,让你的内在感受好起来,松弛感便随之而来。 
 
	 
 
 
 
	3.有很强的“涵容能力” 
 
	 
 
 
	涵容能力,一般我们更常用到心理咨询当中。 
 
	 
 
 
	好的心理咨询师,一般都具备很强的“涵容能力”。 
 
	 
 
 
	这样,才能接住来访者的所有情绪。 
 
	 
 
 
	咨询师要有能力涵容来访者和自己在关系中呈现的各种现象,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,做出积极的反应。 
 
	 
 
 
	要让来访者感受到,自己是被包容的、允许的、接纳的。 
 
	 
 
 
	这也是在亲密关系中,至关重要的一点。 
 
	 
 
 
	一个涵容能力好的伴侣,内在就像有一个稳固的容器。 
 
	 
 
 
	能稳定自己的情绪,同时,还能腾出多余空间,容纳另一半的负面情绪。 
 
	 
 
 
	说实话,以前的我是一个重度焦虑的人,常常抱怨,很负能量。 
 
	 
 
 
	是男友,一次又一次地把我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。 
 
	 
 
 
	印象最深的是上个周末,我正在炖红烧肉,领导突然打来任务电话。 
 
	 
 
 
	听完电话,我花了1个小时炖的肉,烧焦了。 
 
	 
 
 
	我顿时感觉很委屈、很生气,对着他怒吼: 
 
	 
 
 
	“所以我这么早起是为了什么!你看这还怎么吃啊!” 
 
	 
 
 
	结果他夹了块肉,尝了尝说: 
 
	 
 
 
	“很香啊,我就喜欢吃这样的。” 
 
	 
 
 
	说完,默默进厨房把烧焦的锅刷干净。 
 
	 
 
 
	诸如此类,男友从来没有说过我脾气不好。 
 
	 
 
 
	这就是一个被涵容的过程。 
 
	 
 
 
	后来,我从咨询师那里了解到,自己没有好的涵容能力,是因为: 
 
	 
 
 
	我小时候的情绪,常常被父母忽视了。 
 
	 
 
 
	精神分析大师比昂认为: 
 
	 
 
 
	人在生命初期,是没有能力自己加工感觉情绪的。 
 
	 
 
 
	这就需要父母接住孩子传达的各种信息,感知TA们的情绪,翻译成TA们可以理解的信息再传达回去,从而让孩子渐渐习得涵容能力。 
 
	 
 
 
	缺乏涵容能力,该怎么办呢? 
 
	 
 
 
	从心理学上来讲,童年之后,涵容能力仍有希望通过良好的关系重新发展。 
 
	 
 
 
	一方面,它会让你把过去在关系中受到的创伤,投射到新的关系中。 
 
	 
 
 
	你就有机会收获与之前不同的关系体验,获得被接纳、被理解的感觉。 
 
	 
 
 
	另一方面,从自身涵容能力好的人身上,你也可以学到TA们是如何应对自身情绪的。 
 
	 
 
 
	当然,不是所有人,都有义务做别人的“情绪容器”。 
 
	 
 
 
	所以,一旦情绪负载超过你和身边人的承受限度,就需要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。 
 
	 
 
 
	心理咨询师会通过整合你的情绪碎片,进一步帮你整合和发展自我,提升“涵容”能力。 
 
	 
 
 
	让自己成为一个更稳定,更有包容心的人,是让关系变好的基础。 
 
	 
 
 
 
	03 
	治愈系关系 
	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
	 
 
	看过一句话: 
 
	 
 
 
	“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,但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。” 
 
	 
 
 
	想要达成治愈系关系,需要双方一起努力,关键是要做到2点: 
 
	 
 
 
	1、允许对方做自己。 
 
	 
 
 
	武志红老师将一个人的世界分成两部分: 
 
	 
 
 
	以工作关系为核心的社会领域,以亲密关系为核心的私人领域。 
 
	 
 
 
	这两个领域有各自的核心规则,社会领域是权力规则,目的是争夺谁说了算; 
 
	 
 
 
	私人领域则是珍惜规则,也就是:我尊重你的本真。 
 
	 
 
 
	《奇葩说》辩手傅首尔成名后,很多人问过她: 
 
	 
 
 
	女强男弱的关系,你是怎么坚持到今天的? 
 
	 
 
 
	但傅首尔说,一直在坚持的人,不是她。 
 
	 
 
 
	光鲜靓丽的是她,但在背后支撑她的,是老刘。 
 
	 
 
 
	如果说一个家庭像一面旗子,她是旗帜,丈夫老刘就是旗杆。 
 
	 
 
 
	她问老刘:“在节目把你当段子讲,是不是真的不介意?” 
 
	 
 
 
	他回答:“只要对你有帮助,我怎么都行,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。” 
 
	 
 
 
	有一季《奇葩说》决赛前,傅首尔内心处在崩溃边缘,跟老刘说:“不想比了。” 
 
	 
 
 
	老刘回她:“放弃吧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” 
 
	 
 
 
	是老刘,一直在尊重、鼓励傅首尔做自己。 
 
	 
 
 
	而傅首尔,也从没有强迫过老刘要跟着她的节奏走。 
 
	 
 
 
	治愈系伴侣,能够看到真实的对方,而不是强行让他人符合自己的期待。 
 
	 
 
 
	这种从心出发的抱持、尊重与陪伴,是治愈一切的良药。 
 
	 
 
 
	更重要的是,我们不要借着爱的名义,去控制和剥削对方。 
 
	 
 
 
 
	2、双方要互相扶持。 
 
	 
 
 
	从心理学上来讲,伴侣之间相互扶持,可以带来更强的信任感、提高自尊心和自我肯定感,以及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。 
 
	 
 
 
	我想起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——《丈夫得了抑郁症》。 
 
	 
 
 
	婚后5年时间里,一直都是由丈夫髙野工作养家,妻子小晴则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——画漫画。 
 
	 
 
 
	但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,丈夫看似平静的内心渐渐失衡,一度因抑郁症企图自杀。 
 
	 
 
 
	从没有出去工作过的妻子,为了让丈夫尽快恢复健康,果断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。 
 
	 
 
 
	她会在丈夫工作压力太大的时候说: 
 
	 
 
 
	“没关系,如果努力很痛苦的话,那就不要努力了。” 
 
	 
 
 
	她会在劝说丈夫辞职的时候说: 
 
	 
 
 
	“地铁这么挤,这么多年你可真能忍啊!从明天起就你就不用坐啦。” 
 
	 
 
 
	最后,丈夫也在和妻子相互扶持的道路上,获得了久违的快乐…… 
 
	 
 
 
	“一步一个脚印地经历生活,不贪心地用每一滴的辛苦,换每一点的幸福就好。” 
 
	 
 
 
	祝愿我们,都能遇到治愈自己的“那个人”; 
 
	 
 
 
	如果不能,那我们自己可以成为“这个人”。 
 
	 
 
	 
 
	 
 
	 
 
	 
 
	本文转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
 
	 
 
 
	  
  
  
 
	 沈阳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询管理中心——沈城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提名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
 服务理念: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换发出七彩的光芒! 
 服务项目:沈阳心理咨询、沈阳婚姻家庭心理咨询、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、沈阳恋爱情感心理咨询、沈阳职场心理咨询、沈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、沈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、沈阳家庭教育心理咨询、沈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、沈阳个人成长心理咨询、沈阳神经症性心理咨询、沈阳EAP心理咨询、沈阳身心健康心理咨询、沈阳压力管理心理咨询 
 咨询热线:024-23500628    13889330109(微信同步) 
 微信公众号:七彩生活心理家园(qcxljy521) 
 
	 
 
           |